“金融行业好赚钱”
有多少人在专业选择、就业选择时有这样的认知
而在真的工作的时候拿着文凭却没了方向,是做券商还是银行?工作还是继续深造?四大值不值得?海外留学归来发现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大家在工作时内心总是有无数的迷茫 犹豫 纠结,来看下bbs里相关从业人员在接触众多学生求职案例后的心得和建议解答
文/应届生论坛:xl
平时总是帮学生到应届生论坛翻资料
今天也回馈一下这个平台
记录一些心得和感悟,大家可以看看作为参考
1. 学历鄙视链存在,而且愈发激烈。根本原因在于大学本科从99年开始扩招,本科生不像以前那么值钱了。
清北复交,华5高校,依然是,优质企业优质岗位百分百第一时间到这些企业做校招,这些学校的本硕依然竞争力很强。
你说你的学校也是985也是211,只是地方有些偏?对不起,企业和HR都想省事,节约资源成本人力成本。如果人家卡学校卡学历那也没办法,毕竟有足够多优秀的人也都挤破头在争好公司好职位。
2. 海龟硕士优势逐渐下降。各国学校都知道中国学生有钱,很欢迎大家去上学消费,硕士的标准比本科标准还低,像是澳洲的学校你连雅思不到6均分不到85,都能申到悉尼这种排名很高的学校,大不了你多上半年预科班,多交给我点钱。
海龟的实际含金量和鄙视链:北美usnews to
0>英国G5+下面那几所知名商学院+港三所>东大,南洋理工,新国立,欧洲顶级商学院>英联邦那些所谓的QS排名虚高的院校+澳三所>其它。标准来源于行业认知,HR态度,校友圈力量。仅做参考,纠结时别以我为准。
另外,为什么HR越来越喜欢985研究生而不是海龟?简单来说就是985耐操,皮实。更熟悉国内市场和环境。
. 社会上一大批求职机构还在教普通学生进MBB,进中金进华兴资本。
如果你不是最顶尖院校的学生,现实一些,务实一些。
极少数在行情好的时候入行,后辈们都想复制他们的成功。但是我认为是时势造英雄,没赶上好时候大家都很难受,哪怕那些大金融机构的人也都很辛苦,现在根本不缺什么分析型人才,缺的是有资源的人才。早早接受现状对大家的职业规划有更大好处。
4. 职业规划里到底要不要考虑年纪的问题?
我的意见是一定要有个明晰的年龄的概念。很多小孩总觉得自己年轻,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试错。那也难免,大家读完本科或者硕士出来顶了天也就二十四五岁,还年轻。
但是这不代表大家可以无限制的试错。一个人从开始工作到退休区区三四十年,你有几年可供蹉跎?
很有可能你在年轻时浪费的那几年,就是你以后有可能成长为职业生涯顶端本该最辉煌的那几年。最关键的是,用人单位对年纪大一些的人容忍度逐渐降低,男生在0岁以后换方向换行业成本太大,女孩子风险更高一点。见过了好多本科时期很优秀的女孩子,进入一线机构一线企业工作了几年后,想要进一步提升自己,就出国读mba或者master,结果回来以后,发现就业市场和自己本科时相比严苛太多了,而自己也因为到了适婚年龄的问题被HR一再为难。所以大家在给自己做规划时,一定要考虑到年纪的问题。
5. 走上社会你就发现一个现实,职业发展这种东西根本没有那么多的顺理成章理所应当。
很多外资机构把自己的对外披露的晋升路径做的金光闪闪特别美好,好像只要你进来了之后按部就班的就可以升职加薪变成ceo赢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但是实际情况呢?你凭借多年一线经历被提拔成为部门经理级别后,想要再往上升靠熬已经熬不动了,需要你身边的资金或者项目资源给你带来加成。
有些内资企业更狠,动不动就要干掉三十多岁的中层,给下面的小年轻腾位置,让他们加班加的更起劲。至于已经加不动班已经有家庭的人,其实对企业来说性价比很低了。现在外资其实都一样,四大是公认的培训体系完善晋升路径透明,这几年行情不好也在想着法子怎么压榨年轻人。
先是在家加班,后来逐渐很多分所的ot都被吞了。你干了一两年熬不动走了,正好一大茬新的应届生嗷嗷叫的来了,还便宜,还熬的动。
所以社会是很现实的。
6. 看了前几条,绝大多数人都会觉得我太悲观了,把年轻人说的一点出路都没有。
但我一贯以来的态度就是,学生一定要抛掉学生思维,务实一点。
举个例子,很多学生从心底里抵触销售岗,甚至就在投金融机构时,对公销售这一类可以积攒人脉的岗位都拒绝。原因就是觉得销售要豁出去面子,他们不愿意也不能够。但是实际情况就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好的话,来钱最快的一定是销售岗,凸显能力的也是销售岗。
电视剧《安家》里一家房屋中介,一个985硕士,一个985本科。这房屋中介甚至都不是大房企旗下的销售公司。这情况在大城市已经是常态。可说给学生们听,又有几个能接受?
现在随便抓来一个财经金融经济类的学生,说出职业目标十有八九是不做销售,不做枯燥的财务,想去咨询,二线勉强可以考虑;想去投行或者行研,想去九大投行想去中金。这类话我听的耳朵都起茧子了。我看到一个双非本科跟我说这种话我心里腻歪的程度让我连解释都不想多解释了,一句加油让他自己去闯吧。
7. 世界500强牛不牛?title是有了,但是在国内薪资都跟不上了。一些学生费了老大劲进入一些外资企业的非核心职能岗,一看薪资就7、8k的水平。有的外资更省事,直接把职能岗位全部外包了,自己不问事,省钱省心。反观一些央企旗下子公司,虽然普通职能岗都要求211研究生起步,但薪资全部很能打,五险一金交全。目前来看整体行情,还是国资委大腿更粗一些。
8. 为啥现在签合约都是密薪制?
很多大集团大企业大机构人太多太复杂,内部薪资管理太混乱了,完全没有办法理得清。连四大都出现倒挂现象(19年某地某分所第二年入职的起薪随当地标准统一调整,比前一年入职的第二级别的薪资还高)。最近在整理各银行的薪资水平,整理的快崩溃了。
各银行薪资标准天差地别,同家银行各地水平天差地别,同地区不同支行薪资水平天差地别,同支行不同业务薪资天差地别,同支行同岗位薪资都有可能不一样。
我们大量问了学员和在职员工,标准完全不一致。有的柜员起薪就三四千,有的起薪一年就12万。再加上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薪资待遇,更是乱的头大。
所以你到薪资高的好工作,不一定代表你多牛逼,你命好,正好分配到绩效好的分支机构或者部门。很多跟你差不多水平的被分配到不同部门的,可能薪资只有你一半还低。你们看看现在银行跟你签劳动合同,薪资那一栏全是空着的,每个月发多少员工心里完全没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