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多个OFFER的选择取舍,平心而论,我面试过千余名毕业生,其中有一小部分人天资聪明,要长相有长相,要成绩有成绩,要情商有情商;或者是凭着亲属关系,内定一个好的体制内国字头单位或是挂个北京市户口后另谋他就。但对于绝大多数像我一样的普通毕业生而言,
求职前,他们茫然若失,根据所学专业仅有个大致的就业方向,然后随大溜地开始做简历,学习面试技巧;
求职中,他们多是靠运气去海投,根本没什么时间和机会去了解应聘的单位和职位,听别人对该公司评论或看待遇如何罢了;
当求职碰壁后,很快变得饥不择食,自信心大挫,更加主动地学习、投简历、逛招聘会,偶尔也动摇一下,“是不是应该换个地域或是继续学习深造”;
拿到一两个OFFER后,立刻心里有了底气,洋洋自得,不觉端起架子,变得挑剔起来,并开始骑驴马。
说这么多,我无意批评某些同学,只是借此希望这些同学能够静下心来反思自己,有没有浮躁的心绪,如果有,则不可以与你谈什么OFFER选择的话;如果你把以上这些心思丢开了,那好,我们可以开始深入谈谈职位选择的话题了。
很多同学不好做OFFER的取舍,这时,高校老师们会从职业指导的理论层面(例如认清自我--放低心态--了解行业与职业--建立目标--阶段实施)等方面来建议,但纸上谈兵终归浅,其实有一些老师因为就业率的考核指标原因,无论你选择哪个职位,能就业走人就行,很少有时间陪你静下心来分析;当然也有一些好的老师,会认真地倾听每个学生的故事,不过毕竟也不是每个毕业生都可以遇到这样专业的一对一指导。关于一些专门的职业指导咨询公司,我不做过多的评价,毕竟有些人员有交集,只能说精准性我不评价,但我知道,所有咨询公司都会说:“我们的测评结果用于个人长期职业规划相对有效,对短期就业选择仅作参考”。当然包括我自己今天写下的这些建议,也都是个人从业多年的一些归纳和想法,具体到每个人身上好用不好用,还得自己试试才知道。不过毕竟是免费的方法,不试白不试吧,信度与效度完全看自己。希望还是能帮助到部分迷茫的同学吧。
我们每个人工作,都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需求,包括工资福利、社会地位、职业稳定性、专业能力发展、家庭关系维护、工作环境与压力等等(当然也有少数人看中的是工作本身的意义),而每一个OFFER仅能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个人多样需求中的几个方面。
因此,我们每个人在对OFFER进行考虑取舍的过程中,实质上是对我们个人自身需求的取舍。这是很简单的道理,相信在我前面已经有无数人讲过了。但不幸的是,我们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该如何分析自身需求(包括近期需求和远期需求),并不懂得在职业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该如何衡量不同的OFFER能满足个人什么样的需求和多大程度的满足需求,并不清楚面对多样选择时应该如何平衡、放弃、妥协。于是很多同学便去做职业测评、问导师(包括家长、朋友等)、或与同届学友攀比,甚至有人仅仅看看工资福利就简单地把自己“卖”了。
OFFER的选择,我真诚建议同学们至少要分三步走:
主要靠自己去确定个人需求――在不迷信各种职业规划或人格测评的前件下
个人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特别是在求职过程中,极易受自我认知、个人自信心、面试经历、求职时机、同学攀比、家庭影响等很多因素的制约。因此,我们在分析自身需求之前,先要清楚一个公认的结论,“想认识自己其实是很难的”,放下心理包袱,想向着“如果我对自己的个人需求能有80%的准确性,就算是很成功了”。
简单的做法是:一张白纸,然后先让自己静坐半小时,从容地把自己内心想要的个人需求逐条写在纸上,例如“工资待遇程度”,“工作地域范围”,“在意能否照顾家庭”,“个人爱情”,“工作类别”,“工作稳定性”,“个人能力发展”,“工作环境及工作压力”等等。
记着,这仅仅是你个人的内心需求。另外,我们每个人不是为自己而活着,还要兼顾亲人的感受。所以,也需要你列出自己最看重的亲人,把他们对你的渴望也写在纸上。都写好了之后,逐条将这些需求稍稍整理一下,使之字面意思清晰无误。
然后,由个人逐条对自己的需求按照重要程度进行排序,选择最重要的几条即可(我认为五条较适宜)。
当确定了自己当前的主要个人需求后,就可以开始比较手中的OFFER了。
简单的做法是:1、把自己在步骤一里确定的五项个人需求列在一个表格中,将每项个人需求当作一个分析角度;2、将手中OFFER从每个维度进行逐一分析,详细列举其满足该项个人需求的信息或证据。/、对OFFER是否满足,或多大程度上满足该项个人需求进行打分:100分是完全满足;低于100分是无法满足,分值越低,满足程度越低;反之亦然。
简单吧!在操作过程中,同学们需要清楚几个要点:1)尽量不调整或改变步骤一里确定的五项个人需求。因为在工作时,个人的心情时起时落,有很多的选择、诱惑、他人意见会不断地干扰同学们最初工作的方向、定位。2)在对OFFER五个维度信息的收集中,要选择最佳的渠道。参考举例:师兄师提供的信息,用来确定工资待遇、晋升空间的信度较高;面试考官言谈举止,面试过程组织等,用来确定专业能力提升、企业文化适应性的信度较高;招聘简章、面试问题等,用来确定未来职位平台、工作挑战性的信度较高;行业网站、专业论坛、高校指导老师的信息或意见,用来确定未来职业前景、工作稳定性的信度较高。坚决避免从一个渠道上收集所有的信息!
最后我们需要以五项个人需求作为出发点。对这五项需求进行组合配置。
简单的做法是:假定个人需求总满意度为100点值,自己要分别对当前个人的五项主要需求进行考量,并分别给每项需求一定数量的点值,并保证五项点值总和为100点。然后,我们就可以把步骤二中得到的OFFER分析结果进行点值折算了。在步骤二中,我们对OFFER分别按五项个人需求进行了评估打分,并设定了每项需求分值均为100分。现在我们需要将步骤二得到的分值转换为点值。简单的做法,利于初中数学的一元一次方程,这里我就不写公式了。(如真地忘记初中数学了,请用冷水洗脸后,再看一遍本段和上段)最后,我们得到了某OFFER在五项个人需求方面满足程度的点值,汇总五项点值结果,就可以得出个人对某个OFFER的综合满意程度。只要我们将每个OFFER都测算一遍,就知道自己应该选择哪个OFFER了。
有同学可能会问:我想要在家附近工作但没有适合的就业机会啊?我的个人需求不一定适合我的专业啊?不需要考虑我的个人性格吗?如果你最终得到的五条个人需求后仍然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那么有可能是自己的内心需求与外界价值观产生了冲突,或者是过于相信工作要专业对口和学校的职业规划理论,亦或是错误地应用了人格测评结果。
我见过不少同事,拿着高薪却做着自己不开心的工作,牢满腹却又不敢放弃,舒适地生存,痛苦地生活;我见过不少同事,业绩出类拔萃,却与所学专业毫不相关;我亦见过不少同事,根本没做什么职业规划和职业取得却获得了事业的巨大成功。
以后每当自己要进行职业选择的时候,都可以试试用这个方法。因此我们的需求随着个人成长、时代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真诚的倾听内心,然后坚定勇敢的前行。
发表评论